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信息

中心领导
中心领导

李安晋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主任


中心领导

张瑞革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新闻详情

宋庆龄在北京寓所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和战友,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只要条件许可,她总是喜欢住在上海。

  1949年以前,宋庆龄曾两次来过北京(当时称北平)。一次是1924年12月31日至1925年4月10日;第二次是1929年5月18日至26日。这两次虽然住的时间不长,但都是令宋庆龄终生难忘的。

  1925年,她与孙中山先生犯难北上,先是住在北京饭店。孙中山先生肝病复发到协和医院手术后,就迁入铁狮子胡同的顾维钧住所,以暂作行辕。宋庆龄在这里日夜操劳,陪伴着孙中山先生度过了最后的日子。

  1929年,她第二次来北平参加孙中山先生灵柩奉安大典。她又一次瞻仰先生的遗容,并护送灵柩安葬至南京中山陵。此后,她就再没来过北京。她曾对廖梦醒说:“北平是我最伤心的地方,我怕到那里去。”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毛泽东、周恩来派邓颖超持亲笔信到上海,邀请宋庆龄来北京共商建设大计。宋庆龄以国事为重,欣然北上。

  8月28日下午,宋庆龄抵达北京。9月21日开始,参加了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这以后她要在首都参加国家领导工作,于是在北京安了家。

  宋庆龄在北京的第一个正式住宅,是建国门附近的方巾巷44号。这里原是一个日本商人的住所,是一座精致的小楼。宋庆龄住在楼上,一楼是客厅和餐厅。在这里,她住了10年,接待过许多国际友人和国家领导人。

  1959年,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北京用会战的方式,兴建著名的十大建筑。新火车站的站址就选在建国门一带,离方巾巷很近。宋庆龄因此离开方巾巷,迁入她在北京的第二个住所。

  这是北京的前海西沿18号,是一座有着红漆大门的古代建筑,这里原是清恭亲王府的一处附属建筑,以后成为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后来蒙古大使馆迁往东郊使馆区,其中的一部分就划作宋庆龄的住所。经过紧张的修缮,1959年国庆节这一天,宋庆龄来到这里。因为施工还没有全部完成,宋庆龄就在大厅里招待工作人员,与他们共同举杯庆祝国庆。

  由于施工期限太紧,这里的房间潮湿,而宋庆龄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环境当然对病情有不利影响,而且,大门对面不远处就是什刹海冰场,每天高音喇叭长时间播放音乐,使宋庆龄无法休息。周总理无意间发现了这种情况,中央准备再次为宋庆龄选址建宅。
 
       1961年初,中央通过刘少奇、王光美同志将这个意见转达宋庆龄,征求她的意见。宋庆龄当即回信给王光美。信中说:“现在国家正在建设时期,在在需款,如另外建造房子,又需费一笔款。为了我个人的住所增加国家的开支,这样,将使我感到很不安,故我不打算再迁新址了。”后来,中央考虑到她的身份和健康,没有采纳她的意见。周总理亲自为她物色到后海北沿的一座宅邸。这里原是清朝末代皇帝的生父醇亲王载沣的花园。在周总理的亲自筹划下,对这里进行了改建。

  1963年4月,宋庆龄迁入后海北沿46号(现为宋庆龄故居)。这里环境幽静、山水相宜。一座新建的二层小楼,与花园原有的建筑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宋庆龄的书房和卧房在楼上,客厅、餐厅在楼下,楼前是一片草坪。院内古树成荫、鲜花繁茂,楼阁亭廊点缀其间。宋庆龄是一个念旧的人,东门内甬道上的那一架龙眼葡萄和日日嬉戏于草坪上的那一群鸽子,就是跟着她从方巾巷迁到前海又迁到后海的。

  1966年,美国朋友格雷斯·格兰尼奇在致宋庆龄的信中提到,据说她现在住在一座宫殿里,问她是不是真的。宋庆龄在回信中回答说:是的,因为她是国家副主席,所以人民政府拨了一所原来的王府(笔者:其实仅是王府的一个附属部分),给她作为寓所。“我住在醇亲王的王府里,溥仪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园子有小溪环绕,园里有许多美丽的树木……草地几乎一年到头都是绿的。园里还有一所两层小楼。过去住在这里的皇亲国戚常来听云雀和别的鸟儿唱歌……我确实享受'皇家的'待遇,尽管我并不快乐,因为有许多比我更有价值的人现在还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其实谁都清楚,这种安排与其说是为了她的“享受”,不如说是人民和国家对她伟大功绩的一种肯定和承认的表示。

  她对于住宅的安排一再表示过不安。实际上,她在这漂亮房子里的生活却是十分俭朴的,在她的卧室兼工作间的房子里,使用着很多陈旧的家俱。办公桌后面的椅子,椅套已多处磨破。桌旁的地灯,灯罩是她让工作人员用旧窗帘做的。她使用的两个皮摇椅,是从上海带到北京的,仅在北京就用了30多年。到她晚年,摇椅的皮面已经开裂、破碎。身边的同志劝她修一修,她却说还可以用,不让花钱修理。她的梳妆台,由于使用时间太长,两侧的镜子水银严重脱落,很不好看。同志们多次建议她修理或调换。她却指着中间的那面镜子说:“你们看,不影响用嘛!”于是一直使用到她去世。

  对身边工作人员,她十分尊重也非常关心。一次她在院子里散步,看到花工正在侍弄月季花。她很喜欢,便问“我可以摘这朵花吗?”花工回答:“当然可以,这些花都是您的。”她却说:“不,这都是你的劳动成果,必须征得你的同意。”

  宋庆龄在后海北沿46号住了18年,一直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这里留下了她会见国内外友人的欢声笑语;留下了为国操劳的破晓的灯光;留下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忧郁和烦恼;也留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她的喜悦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