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信息

中心领导
中心领导

李安晋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主任


中心领导

张瑞革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新闻详情

文物故事 | 一对精美的高脚杯

在宋庆龄故居珍藏的文物中有一些精美的酒具,是宋庆龄宴请中外宾客时使用的,其中有一对高脚杯,见证了宋庆龄与一位老朋友之间动人的友谊。这位老朋友叫马海德,他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也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留在中国,加入了中国国籍。他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奋斗了50多年。

 

宋庆龄在北京寓所为马海德庆祝生日时使用的酒杯。

每年的9月26日,宋庆龄总会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到后海北沿的家中为马海德过生日。依照这一惯例,每到临近的日子,工作人员就会开始为生日宴做准备。宴请当天,大餐厅会摆放一张可同时容纳20余人的长条桌。嘉宾的座位也是基本固定的,宋庆龄坐横排居中位置,她的右侧则通常是马海德。

1979年9月26日,宋庆龄照例在寓所设宴为马海德庆祝生日。那天与往次不同,宋庆龄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法国白兰地酒,为在座的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品尝。宋庆龄兴致很高,端起酒杯对马海德说,今天你过生日,咱们喝一个交杯酒吧。马海德很激动,欣然应允。马海德之子周幼马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果断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这张照片十分生动感人,两位共同奋斗了几十年的老朋友,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的信任相知,爱护关心。宋庆龄很是欣赏这张照片,专门放大了许多张留作纪念。他们当时使用的酒杯,就是这对带精美刻花的宽口高脚杯。

 

宋庆龄与马海德喝交杯酒的照片。站立者为马海德夫人苏菲。右一为他们共同的老朋友格兰尼奇。

宋庆龄与马海德这对挚友的年龄相差17岁,他们亦师亦友地相处了近半个世纪。

 

青年马海德在开设的诊所中。

1933年9月,为了考察中国正在流行的东方热带病,出生于美国、在日内瓦医科大学取得医学博士的乔治·海德姆(后取中文名马海德)与同学雷文生、克士抵达上海,三人在上海合开了一家诊所。马海德目睹了旧中国贫苦百姓的苦难生活,开始思考社会问题,一有闲暇,就到一家进步书店去看书。因此,他结识了史沫特莱、路易·艾黎、格兰尼奇等思想进步人士,并加入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这段经历为马海德后来结识宋庆龄提供了契机。

马海德与宋庆龄第一次见面颇具戏剧性。1934年11月,马海德受邀前往史沫特莱位于培恩公寓的住所参加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的聚会。吃过晚饭,音乐响起,宾客们纷纷翩翩起舞,马海德看到对面坐着一位优雅的女士,便走过去鞠躬并邀请她跳舞。那时,马海德还不知道,面前的这位女士就是举世闻名的孙夫人——宋庆龄。宋庆龄平时并不常跳舞,出于礼貌,她欣然站起身接受了邀请。一曲结束后,马海德请她坐下,自己也回到原位。他问身边的友人,刚才他邀请跳过舞的这位美丽的女士是谁,朋友告诉他这就是宋庆龄。马海德感到刚才的行为有些唐突,于是走上前去道歉:“很对不起,因为我不知道您的身份,很冒昧。”宋庆龄说:“这没有什么。”这才打消了马海德的顾虑。此后,他们的交往渐渐多了起来。

宋庆龄对马海德的信任随着交往次数增多而逐步加深,她经常把地下党组织的会议、联络等工作安排在马海德的诊所进行,后来,甚至把护送陈云离沪的重要任务交给了马海德。

 

马海德1936年前往陕西的护照签注页。

1936年,经宋庆龄推荐,马海德与埃德加·斯诺一同奔赴陕北苏区。马海德在陕北红军队伍中看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决定留下。1937年2月,在吴亮平介绍下,马海德加入中国共产党。身在苏区的马海德始终与宋庆龄保持着联系,后来成为保盟驻延安代表。他经常向宋庆龄报告边区的医疗情况,为抗日根据地争取到大量国际援助。

 

1944年7月26日,马海德致函宋庆龄,反映边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并就前线战士配备磺胺药品救护包的想法询问宋庆龄的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与马海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宋庆龄乔迁到后海北沿46号。凑巧的是,这处住所与马海德家相距仅500多米,为两位老友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更多便利。宋庆龄经常送一些上海特产、时鲜果品等到马海德家,也常邀请马海德及家人来寓所与老友们欢聚畅谈。马海德有空时,会过来陪宋庆龄打康乐棋锻炼身体,或帮宋庆龄调试收音机等。

宋庆龄逝世后,马海德发表了多篇长文追忆宋庆龄,深情地称宋庆龄是自己一生的革命导师。